厚德博学  追求卓越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园文化 > 理工青年

青春梦想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0-12-20
  

学校团委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将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艺术、志愿服务等作为拓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文化占领校园,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文化在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


构建文化素质教育平台,培育学生人文素养。在学校层面搭建了“创新杯”科技文化节、“奉献杯”志愿服务文化节、“金秋杯”艺术文化节、社团文化节等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平台;学院层面打造了 “书海文风”“外语节”“风行国际”等一批校园品牌文化活动。学校大学生艺术团曾先后赴法国、俄罗斯、韩国参加国际文化交流活动,连续两届在教育部主办的“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展演中荣获二等奖,20152月作为湖北省代表参加全国第四届大学生艺术节开幕式表演。近年来大学生艺术团、大学生民乐团、大学生管弦乐团参加了全国大学生艺术节、全国大学生短剧小品大赛、湖北省大学生艺术节、湖北省高校“一二·九”诗歌散文大赛、武汉市高校艺术节等多项比赛,获得丰硕的成果。每年举办迎新晚会、新年音乐会、金秋杯艺术文化节、经典剧目高校行等文化艺术活动10余场,在带领青年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中,弘扬传统文化,引领青年牢固树立责任担当意识,追求卓越人生。目前学校已注册学生社团98个,学校注重规范学生社团管理,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丰富学生社团的内涵,大力建设有影响力学生社团。鼓励以学生社团品牌特色文化活动为依托,通过举办社团文化节,打造在全校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品牌社团活动,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发展新方向。培育了以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研究会、学生科协、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学生艺术团、桥牌协会、经济学人协会等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学生社团29个。推荐学生社团积极参加全国全省各类竞赛与活动,其中学校桥牌协会代表国家赴克罗地亚参加世界大学生桥牌锦标赛取得第十一名的好成绩;由经济学人协会创办的湖北省大学生经济学术研讨会已连续举办九届,成为全省经管学子的学术盛会。

 

构建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学校注重发挥行业特色、共建特色和学科特色,探索学生创新能力提升新模式,搭建了科普教育、特色活动、基地建设、研究项目、科技文化、学科竞赛“六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平台。学校充分利用行业、校友等校内外资源,大力开展“博学科普讲坛”系列科普教育活动,每年开展活动200余场次,25000余人次参与。学校鼓励学院结合专业特色开展具有学科特色的品牌学术科技文化活动,逐步形成了以“才思飞扬”材料科技文化节、“探索之旅”交通科技文化节、菁华化苑科技文化节等为代表的“一院一节一特色”的科技创新良好局面。学校按照有活动场地、有经费投入、有指导教师、有创新项目的“四有”原则建设了交通、机械、汽车等一批体现学科特色优势的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学校坚持以“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作品竞赛、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类国家级竞赛为龙头,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涉及各个专业领域。2017年第十七届“创新杯”科技文化节收到学生参赛作品800余项,相关科技类社团活动150余场次。广大学生通过参与各类科技创新活动,进一步提升了自身的创新意识。

 

构建实践能力锻炼平台,培养学生实干精神建立长效机制。学校按照“开展项目化实践,力行基地化建设,推动课程化改革,带动协同化保障,实施规范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探索推进实践育人新模式。近三年共设立暑期社会实践项目541项,其中校级项目162项,院级项目379项,学校每年新增共建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基地20余个,累计共建暑期社会实践基地100余个。学校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效,完善“校--团支部”三级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打造基地化、项目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工作格局,平均每年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350余次、9300余人参与、累计提供35万小时志愿服务。学校多次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中国百优青年志愿者服务集体、西部计划优秀高校项目办、湖北省百万青年志愿者助残先进集体等荣誉。在3届中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学校各类志愿服务项目荣获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1项,总成绩连续3届位列全国高校第一名。

 

更多信息,请访问全网最可靠的网投平台理工青年网站http://youth.whut.edu.cn/

 

附件下载: